产品规格: | 12V115AH |
所属行业: | 能源 电池 铅酸蓄电池 |
包装说明: | 齐全 |
产品数量: | 6577.00 |
价格说明: | 价格:¥1.00 元/只 起 |
![]() ![]() ![]() |
霍克蓄电池*品牌
霍克蓄电池性能特点:
◆以气相二氧化硅和多种添加剂制成的硅凝胶,其结构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可将硫酸吸附在凝胶中,同时凝胶中的毛细裂缝为正极析出的氧到达负极建立起通道,从而实现密封反应效率的建立,使电池全密封、无电解液的溢出和酸雾的析出,对环境和设备无污染。
◆胶体电池电解质呈凝胶状态,不流动、无泄露,可立式或卧式摆放。
◆板栅结构:较耳中位及底角错位式设计,2V系列正极板底部包有塑料保护膜,可提高蓄电池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合金采用铅钙锡铝合金,负极板析氢电位高。正板合金为高锡低钙合金,其组织结构晶粒细小致密,耐腐蚀性能好,电池具有长使用寿命的特点。
◆隔板采用进口的胶体电池**波纹式PVC隔板,其隔板孔率大,电阻低。
◆电池槽、盖为ABS材料,并采用环氧树脂封合,确保无泄露。
◆较柱采用纯铅材质,耐腐蚀性能好,较柱与电池盖采用压环结构即压环与密封胶圈将电池较柱实现机械密封,再用树脂封合剂粘合,确保了其密封可靠性。
◆ 2V、12V全系列电池均具备滤气防爆片装置,电池外部遇到明火无引爆,并将析出气体进行过滤,使其对环境无污染。
◆胶体电池电解质为凝胶电解质,无酸液分层现象,使较板各部反应均匀,增强了大型电池容量及使用寿命的可靠性。
◆过量的电解质,胶体注入时为溶胶状态,可充满电池内所有的空间。电池在高温及过充电的情况下,不易出现干涸现象,电池热容量大,散热性好,不易产生热失控现象。
◆胶体电池凝胶电解质对正极、负极活物质结晶过程产生有益影响,使电池的深放电循环能力好,抗负极硫酸盐化能力增强,使电池在过放电后恢复能力大幅提高。
◆电池使用温度范围广(-30℃~50℃),自放电极低。
2 核对性放电试验法
为了能随时掌握蓄电池组的大致容量,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是必要的,其方法是:
a) 在直流供电系统中,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至某保护电压(如46V),由蓄电池对实际通信负荷供电。蓄电池组放电前后要测量记录每只电池的端电压、温度、室温和放电时间。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为止。
b) 放电结束后,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入电量为放出电量的1.2倍以上。
c) 根据测量记录的数据绘制放电曲线,留作以后再次测量时比较。
说明:
(1)对于UPS系统的蓄电池组,不建议采用离线式测量法进行容量测试。
(2)进行在线式测量法和核对行容量试验时,对于本身具备蓄电池放电测试功能的UPS设备,需要开启蓄电池放电检测功能对蓄电池进行放电试验。对于没有该功能的UPS,需要关断其交流输入,进行放电试验。
注意事项:
1).上述蓄电池容量试验方法,是日常维护工作中的常用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在容量测试期间保证系统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做容量试验时应提前了解市电有无计划性停电,备用发电机组应处于良好状态。
2).在进行蓄电池容量放电试验前,应用万用表、内阻仪、电导仪对蓄电池的性能进行一次预防性检测。
3).为保证容量测试的准确性,应采用专业蓄电池容量在线测试仪器和假负载进行测试。
4.2.3落后蓄电池的判定
落后蓄电池在放电时端电压偏低,因此落后蓄电池应在放电状态下测量。如果端电压连续三次放电循环中测试均为较低,就可判定为该组中落后的蓄电池。出现落后蓄电池时就应对蓄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
4.4.3充电
4.3.1浮动充电(浮充)
◆ 充电参数
2 充电电压:2.23~2.30V/单体(25℃)(建议设置为2.23V/单体)
2 较大充电电流:0.25C10
2 温度补偿系数:-3mV/℃.单体(以25℃为基点)
2 充电电压变动范围为±0.02V/单体
2 注意:
1).同一电池组各单体电池的电压值在使用初期会出现一定偏差,半年之后将趋于一致。
2).浮充电压过高或过低对电池的影响如下:
长时间过高(过充电):缩短寿命。
长时间过低(充电不足):满足不了负载或使电池电压不一致,从而使电池整组容量下降,寿命缩短。
4.3.2均衡充电(均充)
◆充电参数
2 充电电压:2.35~2.40V/单体(25℃)(建议设置为2.35V/单体)
2 较大充电电流:0.25C10
2 温度补偿系数:-3mV/℃.单体(以25℃为基点)
2 充电电压变动范围为±0.02V/单体
◆ 退出均充条件
蓄电池退出均充的电流参考值一般设定为0.01C10,并联时乘以蓄电池组数。
注意:
正常浮充运行可以不进行此项操作。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采用均衡充电:
? 放电容量**过额定容量的20%以上
? 搁置不用时间**过3个月
? 有单体电池浮充电压低于2.18V/单体
? 连续浮充3~6个月或电池组内出现电压落后的电池
? 全浮充运行一年以上
? 蓄电池安装调试结束后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补充电。
? 蓄电池容量检测后进行均充电。
? 蓄电池转为均充的电流参考值一般设定为0.05C10,并联时乘以蓄电池组数。
4.3.3循环使用充电
◆充电参数
2 充电电压:2.40~2.50V/单体(25℃)(建议设置为2.35V/单体)
2 较大充电电流:0.25C10
2 温度补偿系数:-5mV/℃.单体(以25℃为基点)
2 充电电压变动范围为±0.02V/单体
2 补充电电量为放电电量的110%~130%,电池环境温度低于5℃取上限。如不确定放电量多少,请按下表补充电:
表四 蓄电池补充电参照表
环境温度 |
充电电压(V/单体) |
充电时间(h) |
5 |
2.31 |
7 |
2.46 |
4 |
|
20 |
2.25 |
7 |
2.40 |
4 |
|
35 |
2.21 |
7 |
2.34 |
4 |
& 注意:
1).充电时间是指在0.25C10(A)以下定电流充电,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达到上表的充电电压后的充电时间;
2).**过表内时间后,如果继续充电就会造成过充电,缩短电池的寿命;如果充电时间偏短会因充电不足而达不到规定的容量。
3).对池进行容电量测试,建议按照循环的充电方式充电。
4.4充电中的注意事项
2 如果充电末期充电电流**过0.05C10A,可能对电池外观和寿命造成*性的损坏,请特别注意充电电压。
2 循环使用时,为防止过充电,建议安装定时器或采取完全充电后自动转为涓流充电的方式。
2 当环境温度不是25℃时,应对设置电压进行温度补偿,计算公式:U修正=U25℃-K×(T实际-25)(T实际—环境温度,K—温度补偿系数)
2 蓄电池充电终止的判断依据
2 一般情况下,当蓄电池充电达到下述条件之一的,即可视为充电终止。
1)、充入电量不小于放出电量的1.2倍。
2)、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小于0.005C10A(C10=电池的额定容量)。
3)、充电后期充电电流连续5小时不变化。
贮存温度 |
补充电时间间隔 |
补充电方法 |
不到20℃ |
每9个月一次 |
a)用2.30~2.40V/单体定电压,限电流0.25C(A)充电10~16小时 b)用0.1C(A)进行定电流8~10小时 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 |
20℃~30℃ |
每6个月一次 |
|
30℃~40℃ |
每3个月一次 |